亳州市城市管理局部门绩效自评工作情况总结
一、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亳州市市级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操作规程》(亳财预〔2021〕28号)等有关要求,我单位组织部门本级和所属单位、项目实施单位对2022年度部门预算安排的所有项目支出全面开展单位自评,并汇总形成整体自评结果。
我单位2022年年初预算数为70274.94万元,全年预算数为72342.59万元,实际执行金额64011.14万元,执行率88.48%;预算项目68个、实施自评项目68个,项目内容包括道路维修、园林绿化、管网道排、数字化城管、垃圾处理、污水污泥处置等。
二、自评结果概述
2022年我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评分为98.1分,自评结果总体为优,取得的主要成效如下:
1、城市功能品质更加优化。积极开展“暖民心行动”。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4836个,其中城市公共停车泊位3714个,超额完成省下达年度公共停车场建设任务;在城市主要交通路口建成遮阳(雨)棚14个。竭尽全力保水供气。全年制水5930万吨;涡北地表水厂土建工程基本完工,三水厂土建工程量达30%;下功夫打击偷盗水,先后排查可能存在问题的用水户600余户(包括宾馆、酒店、浴室、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用户),补缴水费40余万,移交司法机关2户;全年漏损率下降1.21%。管道天然气日供气年供气达2亿方,液化石油气年供气达3.5万吨;完成13.33公里燃气老旧管网改造。持续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区四座污水处理厂安全稳定运行,年处理污水8162.5万吨,产生的51353.03吨污泥全部无害化处置;改造污水管网39.26公里,完成缺陷点整治84个;各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BOD浓度上升到102.2mg/L,与2021年相比提升了24.1mg/L。实施人行道提升改造。全年提升改造人行道8.3平方公里,新施用的压花混泥干土工艺受到广大市民的充分认可。
2、市容环境管理更加宜居。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出台《亳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的建设,对108个小区368处分类投放点进行验收后,拟对145个居民小区增设生活垃圾分类亭281处,对132个物业小区初步实施撤桶并点工作。及时准确填报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信息平台资料,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持续保持全国125个小城市第21位,全省6个小城市第2名,全省综合排名第8位。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我市辖区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400吨。2022年共焚烧生活垃圾37.66万吨,发电量15956.65万千瓦时;布桶3892只,日收集厨余垃圾约110吨,全年共处理餐厨废弃物31188吨。生活垃圾无害化率达到100%。开展市容秩序专项整治活动。持续城市道路大清扫、“城市家具”大清洗、市容环境大清理、市政公用设施大检查,在市中心市政公园、体育公园、亳州高铁站、城市展览馆等和杜仲路、芍花路、药都路、希夷大道部分路段开展“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大创建等活动;共查处和规范各类店外经营1500多处,排查整治户外广告、门头店招10013余处。实施道路分级分类管理。分类明确、动态调整道路清扫、洒水抑尘频次,加强背街小巷保洁工作,提升了道路清扫保洁质量控制精细化水平。实施空中管线整治。市本级完成了牡丹路、养生大道等20个路段弱电下地和城区131个居民小区及390条小街巷空中管线整治;谯城区实施57条街巷空中管线整治,正在有序推进。实施精准识别工程。完成高新区800套路名牌、城区1万多杆市管路灯“身份证”的安装。
3、园林城市创建更加自信。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建成区内市区两级共实施绿化建设项目12个,建成区新增绿地约50万平方米。根据绿化遥感测评报告,我市绿地率达40.8%(标准为40%)、绿化覆盖率达43.8%(标准为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3平方米/人(标准为12平方米/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6.9%(标准为85%)、万人拥有绿道长度1.5公里(标准为1公里)、城市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0.3%(标准为60%),各项指标达到创建标准要求。完成省级初审申报工作。编制了创园技术汇报视频、创园画册,完成建成区绿化遥感测绘分析,协调市区各级完成创建申报材料的汇编整理,2022年12月底通过省厅专家组初审。开展精品线路提升工作。对照创建标准要求,开展立体绿化试点建设,谋划6处试点项目,其中5处完成方案设计,1处正在推进设计工作;推进沿线绿化补缺补差,实施街头绿地改造,完成改造提升11处;加强沿线绿化管养,提高绿化品质。
4、城市治理方式更加多样。初步建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中的智慧市政、智慧园林、智慧环卫、综合执法等城市管理行业应用系统,接入城市生命线,创新研发了城市防汛“云调度”、五车监管“一拍明了”、园林绿化“一框统计”、共享单车“一网统管”等智能化应用场景。应邀参加住建部数字城管系统,国家十项标准中第五、第六、第九、第十部分的制定工作,在省对市系统平台运行情况考核中位列第2位。国家住建部向全国推广了亳州市数字城管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经验。开展主城区餐饮油烟整治行动。3184家餐饮门店已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油烟净化器安装率达到100%。规范享单车管理。按照“方便群众、集中停放、保障畅通”的原则实施“五进”施划停车点1446处,4家单车运营公司的20000辆共享单车得到了有效管理。
5、城管执法效能更加有力。开展联合徒步执法。建立了“1+2+N”多部门联合徒步管理执法工作机制,组建了27支联合徒步执法组(190多人),在市区21条主干道持续实施徒步巡查管理,解决可视范围内城市管理和文明创建问题5000余个。推进城管执法进小区。市主城区464个居民小区全部实现了执法队员的进驻,共办理有关环境卫生方面的投诉案件97件,查处小区内乱堆乱放行为464件,清理小区内及门口处流动摊贩及店外经营3500余次。加强执法人员法治教育培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通用法律知识和执法业务为主要内容,共组织执法业务培训2批次600多人次、执法研讨交流培训2期30多人次、执法卷宗交流培训1期60多人次、执法技能培训和竞赛1期120多人次。着力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出台了《市容市貌标准》《园林绿化养护标准》《绿化施工工程标准》《市政设施养护维修作业标准》《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市城市管理局固定场所工作人员信息公示制度》《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音像记录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试行)》《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文书文号编制规则》《市城市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卷宗评查标准(2022版)》《市城市管理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实施办法(试行)》《市城市管理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市城市管理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集体讨论制度》 等内容。通过培训和规范标准,从而提升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及业务水平。
6、安全生产基础更加牢固。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建成覆盖建成区160平方公里范围内燃气、供水、排水、桥梁四个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专项系统,对城区184公里燃气管网及相邻地下空间、17座桥梁、152公里供水主干管网、573.31公里排水管网实施安全监测。获省奖补500万元。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和城镇燃气安全整治“百日行动”。共排查一般隐患6594处、重大隐患7处,建立了问题、任务、标准、责任“四项清单”,实行清单式台账管理;对居民及非居民燃气用户进行了地毯式入户安检;全市执法检查1711次,处罚19次、26.8万元;打击违规供应非法气源行为7起;吊销燃气经营许可证企业2家。大力加强燃气安全正规化建设。通过印发方案、动员部署、定期调度等方式积极推进城镇燃气场站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建设,截至目前已有20座场站通过了评审验收。实施窨井盖安全排查专项行动。维修更换城区供排水以及燃气、弱电井盖1839套,雨水篦子1501套。实施安全出行行动,完成建安隧道健康监测和11座桥梁维修加固。高度重视城市防汛排涝。修订了《亳州市城市防汛应急预案》,多次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完成雨水管网清淤280公里,落实防汛排涝点位责任制,专业应急抢险及时进行应急处置,成功应对7次较强降水。全年消除路灯故障和安全隐患8563件。
7、党建引领成效更加坚实。突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狠抓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周学习例会制度落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扎实开展争当“五个住建人”主题活动和“转作风、优服务、促发展”教育活动,着力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城管系统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坚持大抓党建。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民主生活会,党组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狠抓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等活动落实,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120余名执法人员、5 名机关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受到广泛好评。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重要论述和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与住局纪检组联合开展定期会商会议,严格落实廉政谈话制度,城管系统人员纪律意见和规矩意识明显强化。
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差距仍然很大,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强和改进。
(一)城市基础设施存在“五多一超”:一是城市道路空洞多。去年以来共发现44处道路塌陷或路基下沉问题,严重危害群众出行安全。二是自来水爆管多、投诉多。三是中水浪费多。日产中水7万多吨,仅有约1.5万吨得到有效利用。四是小街巷排水欠账多。多数小街巷雨污分流改造尚未完成,汛期排水难问题依然突出。五是燃气用气安全隐患多。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对燃气的安全性能缺乏了解,用气安全意识不强,燃气使用环节不安全行为较多,容易诱发燃气安全事故。六是市污水处理厂长期超负荷运行。
(二)文明创建方面存在“五乱”。一是空中管线“乱”。去年以来,虽然下大气力进行了整治,但是还有大量强电线缆未整治,导致已完成弱电线缆整治的区域,整治效果不明显;交警以及数字资源局的部分线缆尚未整治到位。二是各类线杆“乱”。有的废弃线杆拆除不及时;部分线杆设计不合理,位于城市道路上,影响市民出行安全和城市形象。三是箱体设置“乱”。随处设置、占人行道设置现象比较普遍。四是线杆基座标准“乱”。有的线杆基座突出路面或者绿化带地坪,影响安全或影响绿化整体效果;还有一些绿化带里的线杆已经拆除,但基座未完全拆除。五是绿化带内管线“乱”。业主单位随意顺放,弃用不清除,强电弱电混放,安全隐患大。
(三)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存在“三不”:一是执法水平“不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执法能力不足,执法行为不够规范。二是执法为民理念“不牢”。执法不文明、缺温度,冷、横、硬现象突出。三是工作作风“不实”。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局本级机关人员身上,⑴懒学。明知自己短板,就是不努力去补,把弱点当“光荣的缺点”说;⑵懒思。只会机械干事,不总结、不思考,处理里几十件、上百事问题,不知道一个为什么,党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够好。⑶懒干。天天恨人手少、气任务重,就是不愿加班加点。⑷懒写。干得出来,写不出来,反映不出去,等等。
以上问题我们要直面对待,以更严更实的作风下大气力解决,切实夯实城管事业建设发展的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加强相关人员绩效评价业务学习,自评结果通报反馈,推进项目建设,将财政资金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资金使用更加科学合理。
四、附件
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2023年4月25日